近年来,滕州市龙泉街道始终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创新工作模式、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在“文明”上下功夫,在“实践”上做文章,结合文明实践阵地资源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拓宽为民服务渠道,让文明实践走进千家万户,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有力量。
聚焦“怎么做” 筑牢文明实践阵地
从实践所、实践站、家庭站,再到现如今不断增加的实践点,街道以志愿服务为基本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打造多元服务阵地,对照“五有”创建标准打造理论宣讲室、文化活动室、科普宣传室、未成年人活动室、非遗面塑馆等功能室,为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提供了强大支撑和优质阵地。街道紧紧围绕“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活动”的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体育健身等活动,积极推动文明实践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打造了一大批“不设墙”的新型阵地。
突出“谁来做” 充实文明实践力量
街道积极发动辖区志愿者,充分利用辖区理论宣讲、文体健身、科普宣传等队伍资源,广泛吸纳党员干部职工、五老乡贤、文艺爱好者等人员,打造“泉心泉意”“四家四和”“五色花”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同时,为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热情,提升服务质量,街道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建立美德信用积分兑换制度,以志愿服务积分形式兑换精神和物质奖励,引导更多居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着眼“做什么” 构建文明实践服务圈
街道把文明实践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突出“讲、评、帮、乐、庆”,开展惠民政策、美德信用、移风易俗等贴近群众生活的理论政策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广泛征集辖区优秀文艺节目,开展社区文化节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围绕“五为”志愿服务,开展义诊进社区、亲子捕鱼活动、读书分享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文明实践氛围,切实让文明实践就在居民身边、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
下一步,龙泉街道将继续统筹整合多方力量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准对接群众服务需求,开展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活动,激活志愿服务力量,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花结果。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通讯员 党晓菲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