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找准发展路,草莓产业圆梦想

小刘

在东平县大羊镇宸兴农场,大棚里一行行绿油油的草莓苗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忙着给苗子剥叶、掰侧芽,现场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育苗、剪枝还有气候温差,都对草莓的生长有密切影响。如果前期工作没做好,收成就会欠佳。”农场主人张健介绍道。返乡创业三年,张健早已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种植和管理模式。

返乡找准发展路,草莓产业圆梦想
(图侵删)

1989年出生的张健,2005年在东平县职业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外务工,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回家干点事情、做点事业。父亲作为大羊镇马楼村的党支部书记,一心想着通过带领乡亲们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来致富增收,但事与愿违,父亲的提议第一时间并没有得到乡亲们的一致支持。

万事开头难。张健的父亲思来想去,要想把这事干成,必须得找一个带头人,于是父亲希望张健能回来支持他的想法,再加上机缘巧合,张健认识了几位种植大棚草莓的朋友,通过了解他得知,大棚草莓种植收益高、市场需求大,种出来的草莓根本不愁卖。就这样经过综合考量,张健坚定了自己回乡创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但是因为没有种植草莓的经验,连管理也是一知半解,创业之初,张健也走了不少弯路。

2021年冬季下雪的时候,为了防止大雪压坏大棚,张健冒着大雪第一时间赶去大棚做好防备工作,一遍一遍地来回巡视,在大棚外盯了整整一晚上,手脚被冻得都快失去了知觉。一场大雪下来,很多农户的棚都被压坏了,张健的棚却完好无损。

对于张健来说,这些苦都算不得什么,真正让他感到困难的是技术上的问题。因为对这行“一窍不通”,他从外地聘请的技术员不是很专业,建设大棚时钢管弧度设计不科学,导致大棚里面光照不足,草莓长势不好,技术员指导繁育的10万株种苗,移栽到大棚里一颗也没有成活,损失6万元。

一时间张健几乎快要崩溃了,痛定思痛,他开始苦练“内功”,学习理论知识,请教专家,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种植技术,经过3年多的摸爬滚打,逐渐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个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行家里手。

在创业的路上,张健更喜欢追求优良品质,经过不断改良品种和创新种植方法,逐渐掌握了一套成熟的种植模式,种出来的草莓深受市场欢迎。说起种好草莓的“秘方”,张健侃侃而谈,“种草莓不能靠天吃饭,要掌握好技术,它生长的最佳温度在5-15℃之间,既不能高也不能低,同时还要保持土壤湿润和大棚通风”。

“品质是特色农业的生命。”这句话张健常常挂在嘴边。2020年,张健决定走高端市场,他把营销的重点放在与县内大型商超的合作上,由于产品品质和服务深受客户和商家好评,他种的草莓成为唯一供货商。

“我这个草莓是牛奶草莓,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甜宝”,一年收三茬,口感、品相都非常好,一年下来,一亩地纯收入有5万元左右。”张健言语中透着喜悦。

在张健看来,一个人富,不是富,乡亲们一块富,才是小康路。如今,张健的大棚日益红火,吸收了附近村不少闲散劳动力,也有几名群众有了种植意向。说起今后的打算,张健信心满满“大棚里的草莓销路越来越好,让我充满信心,现在摸索出了门道,我想扩大种植规模,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着大伙一起干,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会更红火。”(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刘位婷 报道)

一季度经济数据中读出坚定进取心

大马士革国际机场恢复运营 首架客机飞抵阿勒颇

中国海油中标巴西1200万桶原油贸易长约资源

云南锗业:2024年半年度净利润约-924万元

马斯克:脑机接口植入总体费用将在5000美元左右,手术仅10分钟

中国船舶高开7.39%

商务部回应美豁免部分产品“对等关税”:这是修正错误做法的一小步!

阿姨带娃“抄近道”致十级伤残,雇主被判赔偿8万

星辉娱乐:公司暂无人工智能方面业务及收入

奥飞数据: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9.05亿元

三岛由纪夫笔下的欲望与肉身之死

《重阳奇妙游》今晚暖心上演!这一次,给你不一样的温情与感动

返乡找准发展路,草莓产业圆梦想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失恋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