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那么多游客讲解都没卡过壳,在镜头前怎么就不会讲了呢?第四次录制又宣告失败了。” 4月3号,记者探访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遇到正在回看录制视频的讲解员乔正雅,只见她眉头紧皱,细细的汗珠从鼻尖渗出。
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聚集活动,3月20日,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发布《关于清明节期间开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的公告》公告中明确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实施临时性闭园闭馆政策,不组织、不接待聚集性祭扫纪念活动,希望广大群众采取网上祭祀、“云”祭扫活动致敬缅怀先人。
“你看这空空的陵园,突然过个这么冷清的清明节真不太适应。”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商庆庆告诉记者,以往清明节高峰期持续五六天,市内外前来祭奠缅怀先烈的人员络绎不绝。 “节假日期间接待客流达到二十万人,面对人潮,即使志愿者、公安、交警全部到位维持秩序,我们压力还是很大。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馆园均暂时关闭了,只有少数烈士家属预约祭扫”。
“特殊时期,更需要从沂蒙精神里汲取力量。讲好英烈故事,鼓励大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就是我们陵园工作的目标。”宣教科科长赵珊珊告诉记者,闭园闭馆不停工,他们从三月初开始动手谋划视频拍摄工作,30人的团队奋战了一个月。“从开始的精选著名烈士事迹、著名烈士纪念建筑,到根据每个讲解员讲解风格和特色分配讲解点,最后到确定视频时长,每个视频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录视频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以前面对大家有交流感,而交流感会激发我更好的投入到讲解中去。现在一个人也没有,就只面对一台死气沉沉的相机,刚开始很不适应,NG是常事”全国金牌讲解员刘国栋告诉记者,每个讲解员都想把革命烈士事迹讲好,发挥教育作用,也想在镜头前展现最好的自己,“像我自己曾参加过很多大型比赛,但面对镜头时还是没有那么自然,需要讲解员自我调整。”
除了录制线上讲解视频,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还开通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网上祭扫平台,该平台导入烈士陵园所有存档的烈士信息,设置了每座烈士墓的实景照片增加“网上祭拜”的真实感。工作人员商庆庆向记者演示了网上祭祀的操作流程,通过输入烈士名字进入祭扫页面,可送出花、蜡烛、红歌等装饰,也可输入寄语。考虑到很多烈士亲属不在本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还帮助烈士亲属开展网上祭扫或者临沂市内人员代为祭扫。对于确需进园祭扫的烈士家属,采取提前预约,错时进入,文明祭扫的办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参与祭扫人数已近两万人。
截至4月3日晚,“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系列线上讲解视频已经上线22支,视频内容主要以著名烈士事迹、著名烈士纪念建筑讲解、红色情景剧、情景朗诵为主,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社会展示,累计阅读转发量超过一万次。同时依托线上“为烈士寻亲”活动,向大众提供烈士信息查询服务,为更多烈士找到亲人。3月份以来,共计为60余名烈士家属或群众提供了烈士信息查询服务。
“我们会继续进行视频讲解录制,未来还计划录制馆内文物的系列讲解”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宣教科科长赵珊珊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创新烈士祭扫形式和内容,完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网上祭扫平台,探索建立网上祭扫常态化、制度化机制,为广大烈士家属和各界群众“缅怀先烈、致敬英雄”提供多样化选择和精细化服务。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辉升 纪伟 实习生 徐华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