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请看来自山东菏泽市单县、威海市荣成的做法。
单县偏僻的村庄也在发生“环卫革命”——人人参与垃圾分类 天天心里敞亮
新锐大众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傅子栋 刘厚珉
“没想到在大城市都难以做到的垃圾分类,居然在这里偏僻的村庄做好了。” 这是中央党校教授刘忱,实地调研单县农村垃圾分类后的感慨。
单县农村垃圾分类是如何做的?长效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带着问号,记者到单县农村一探究竟。
6月3日,我们见到周凤云时,她在院子里吃着半块饼干,手里拿着包饼干的小塑料袋,准备出门扔到不远处盛“不可沤垃圾”的绿色大桶里。在她家的厨房门口,有一个白色的小垃圾桶,里面盛着菜叶、果皮、蛋壳等“可沤垃圾”。记者翻看,没有一点塑料、玻璃等“不可沤垃圾”。周凤云的院子,地上没有一点垃圾;房子里,窗明几净。
周凤云笑着说:“俺村里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生活环境变好了,蚊蝇比以前少多了,也干净了,俺天天心里很敞亮。” 周凤云所在的村,是单县高老家乡张武楼行政村朱庄自然村。记者在村里转了转,大街小巷,干干净净。村文化广场旁的池塘里,荷叶亭亭玉立,不时有蜻蜓落上面。清风拂过,杨柳依依。
过去垃圾乱堆乱放,是农村的普遍现象,是造成环境“脏乱差”的最直接原因。2018年6月,单县县委、县政府把朱庄自然村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从源头抓起,把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可沤垃圾”和“不可沤垃圾”。每家一个白色小桶,用来装“可沤垃圾”,主要是剩饭剩菜、杂草树叶等易腐烂垃圾;三四家一个绿色大桶,用来装“不可沤垃圾”,主要是塑料、玻璃、废弃金属等不易腐烂垃圾。“可沤垃圾”每天由村保洁员收集后,运至村外固定堆放处进行沤肥返田,“不可沤垃圾”则由保洁公司运至县城垃圾发电厂转化利用。
记者翻看一个盛““不可沤垃圾”的大桶,里面是塑料、玻璃等,没有一点瓜皮、菜叶,没有一点水。“关键是通过引导,村民认识到了垃圾分类很有必要,人人参与,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形成习惯后,生活环境变好了,村民受益了,更加维护整洁的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朱庄村干部郑和强介绍。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单县在全县农村推广了垃圾分类。龙王庙镇刘土城村,在实行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街长制”。由群众选出一批老党员、责任心强的村民作为“街长”,负责管理和监督街道卫生和沿街住户的垃圾分类,街道环境治理步入常态化、标准化、制度化。由此推而广之,实现了“五清理一规范”,即清庭院、清厅堂、清卧室、清厨房、清厕所和规范穿戴及生活方式,形成了居家清洁的良好生活习惯。
垃圾分类开始实施时,有些群众不认同、不配合,但通过村干部的倡导和带头,人人参与进来了。刘土城村党支部书记刘洪启说:“刚开始时,有村民往大桶里倒‘可沤垃圾’,我们村干部就把垃圾倒出来,不嫌脏不嫌臭,用手一点点把‘可沤垃圾’捡分出来。有过几次这样的事情,就没人再掺和着倒垃圾了。俺村里,上到80多岁的老人,下到6、7岁的娃娃,都知道垃圾分类。那天我到刘洪聚家去,见他的6岁的孙子吃苹果,吃完苹果就把苹果核放进小桶里了。”
以垃圾分类为契机,单县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印制了“文明钞票”,发给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义务打扫卫生的村民。村民可以定期用“文明钞票”兑换洗衣粉、肥皂等日常用品。 “不进行垃圾分类,就建不好美丽乡村。” 单县县委书记穆杰介绍:“单县实行垃圾分类后,农村垃圾量减少了约2/3。这一做法简单有效,对农村垃圾实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就近化处理。也降低了垃圾运输、处理成本,还改变了村民生活习惯,村民自我保洁意识普遍增强,人人动手改善生活环境,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
荣成3个镇160个村居试点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先进户可获信用积分
新锐大众记者 彭辉 通讯员 李钟芸 报道
6月4日,记者来到荣成市王连街道王家庄村,原先的公共垃圾箱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组合式垃圾桶。这种组合式垃圾桶分为可燃垃圾桶和不可燃垃圾桶两格,分别被标注为绿色和灰色,桶身画着简单易懂的分类指导图案。 村民王金霞说:“剩菜剩饭、破菜叶、烂水果放绿色垃圾桶里,剩下的放灰色垃圾桶里……村里天天宣传指导,垃圾分类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习惯了。”
近3年来,荣成市生活垃圾每年以6%的速度增长。目前,城乡生活垃圾全部运到荣成市固废产业园焚烧处理。由于荣成地处沿海,贝壳等不可燃垃圾成分较多,垃圾焚烧炉渣产量较高,直接影响了垃圾焚烧的热值和发电量,特别是在冬季需要添加助燃物,炉膛温度和燃气排放才能达到国家环保要求。今年,省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列为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项目,并确定荣成市为第一批试点市。今年荣成市在3个镇150个村居、1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进行试点,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理新机制,到2020年全面推开,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向更高标准提升。
垃圾分类一般都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在农村属于新生事物,让群众改变所有垃圾一个桶放的习惯,难点在说服上。如何才能让群众听得懂、做得了?荣成市组织村干部和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通过村村大喇叭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进行宣传,让村民了解、支持。王连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蒲晓东介绍,街道将垃圾分类与信用管理结合起来,每月每村评出10%的住户授予“垃圾分类先进户”,奖励信用分,直接和村民福利待遇挂钩,排名靠后的村还要到先进村去观摩学习。
分类投放还要分类运输,在荣成已有9辆垃圾分类运输车正式上岗。荣成市环卫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赵涛介绍,这9辆垃圾分类运输车由市财政部门拨款300多万元购买,将分配到3个试点镇街使用。荣成石岛管理区先行一步,在区域范围内全面推广垃圾分类收集,用于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压缩的24辆车全部发放给辖区6个街道。
回收处理是垃圾分类的重要末端环节。赵涛介绍,分类后,有害垃圾由有资质的专业厂家负责收运处理,可回收垃圾由物资回收企业负责回收利用,不可燃垃圾分类运至市建筑垃圾处理厂或市固废产业园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可燃垃圾分类运到市固废产业园进行焚烧发电处理,对废旧沙发和床垫等大件垃圾,将进行收集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