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无糖”“100%”“零添加”背后的暗语 你知道几个?

小刘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针对屡被曝光的“零添加”食品乱象,新标准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深扒“无糖”“100%”“零添加”背后的暗语 你知道几个?
(图侵删)

在消费市场,可以发现“零蔗糖”“零添加”“零防腐剂”等宣称词已泛滥,调味品、低温酸奶、饮料等产品更是重灾区。食品标签上藏着哪些“暗语”,今天我们就来对标扒一扒。

无糖食品

根据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食品中糖含量≤0.5g/100g或100ml就能标注为“无糖食品”。由此可见,无糖食品不是完全不含糖,只是含量低。

举个例子,一瓶500ml的“无糖”饮料,如果它的糖含量是0.4g/100ml,那么你一口气把它喝完,也摄入了2g糖。

还有的无糖食品会使用代糖来增加食品甜度。代糖指的是人工甜味剂,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蜜素等,以及天然提取物,如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还有一些糖醇类功能糖,如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等。

吃代糖比吃普通糖更健康吗?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

中国糖业协会专家委员李凯提到,很多代糖是化学合成的,代糖的甜度是食糖的几百倍,商家用代糖不仅能控制成本,还会让消费者感觉到快乐,但对肠道菌群会产生刺激。

100%果汁

前段时间,央视“主播说三农”发布的#9块9每升的椰子水安全吗#,引发网友对“100%果汁”的讨论。

细查市场上各种100%果汁的配料表,会发现“并不单纯”。有的写着浓缩汁和水,有的则写了与果汁本身无关的配料。

根据GB/T 31121-2014《果蔬汁类及其饮料》中的规定,只有往原果汁中添加的物质本就来自该水果自身,才算“100%果汁”。也就是说,那些配料表里额外添加了水、其他水果或添加剂的果饮都不能算是100%的天然果汁。

零添加食品

还有的商品,外包装上大大地标着“零添加”,甚至还配了一连串的“0”,暗示产品更安全、更健康。实际可能是商家在“说废话”或使用“障眼法”,误导消费者。

比如,根据国家标准,发酵乳的原料只能是生鲜乳加一些菌种,不能添加香精、防腐剂和色素等添加剂,这不该成为商家大肆宣传的“卖点”。

有的商家更过分,写的“零添加”,但配料表甜味剂、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一样不少。

还有某酱油品牌,直接把“0”写在了品牌标志里,导致很多消费者被误导。近日,该品牌酱油还被检测出了镉。事件发生后,网友纷纷寻求挑选酱油的方法。

这些“擦边营销”,本质就是虚假营销。新标准的出台,会让食品“零添加”逐渐走向“真透明”,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在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日常购买东西时,我们也要擦亮双眼,看一下配料表,辨认商家的这些把戏。

撰稿|于宛宁

主编

李雨楠

监制丨舒晶晶

部分内容来源|央视主播说三农 人民融媒体

来源:央视新闻

济宁银行两项标准上榜2021年企业标准“领跑者”

集运指数(欧线)主力合约日内跌幅达10%_1

阳光城:主动终止25亿元私募债,已基本实现债券品种私转公

一季度江苏GDP实现33088.6亿元 同比增长5.9%

我的“好天气”

长高电新:子公司中标2.08亿元国家电网项目

“深化外事服务 助力农企发展”主题宣传活动在日照闭幕

首批中央救灾物资已运抵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

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流会在长沙开幕

城地香江: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股票复牌_1

安静地行走在文字里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蔡明亮 张召兴 张海飞 耿俊逸 李姝蒙 刘爽

深扒“无糖”“100%”“零添加”背后的暗语 你知道几个?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失恋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